6月27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女士在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中国资本市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重新连接中国市场”的主题演讲。
(资料图)
梁凤仪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大得不容忽视,其与全球市场的联系亦紧密得难以脱钩。香港重新连接中国内地的策略是:第一,是巩固香港作为融资中心的地位;第二,香港必须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第三,香港必须继续加强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第四,是继续推进香港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及创新方面的工作,保持前沿地位;同时,必须要抱有耐心和了解自身长处,并保持灵活应变的策略,为打开“连接中国”的新篇章作好准备。
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
保持审慎乐观
梁凤仪说“经历数年的疫情后,今年初我终于再踏足北京,分别在3月和4月去了一次。这个人口2千多万的大都会热闹非凡,璀璨的现代化建设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期间,我所会见的政府官员都着力提升经济动能,金融业界的高层人员亦对进军海外充满热诚。他们均渴望运用香港这个平台,从内地走向世界。”
梁凤仪表示,随着内地重新通关,香港各界都期望2023年会有一番新景象。事实上,第一季的数据带来了曙光。大型投资银行旗下的持牌机构录得税前纯利按季增长两倍,总收入的增幅亦达到高单位数百分比。
梁凤仪同时指出:“我们目前只能抱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疫情或许不再是市场的焦点,但地缘政治局势似乎仍然紧张。大国博奕持续,欧洲的战事未止。全球通胀曾一度失控,而为了压抑通胀,政策瞬间转向量化紧缩和加息。其后有多家美国银行出现在线挤提,更有一家大型国际银行倒闭。在这样的动荡时刻,我们的资本市场和持牌机构却展现出强劲的韧力,正是因为它们设有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
反思策略以应对新形势
梁凤仪表示,在诸多风险当中,在座很多位均指出最难管控的是地缘政治风险。在西方主要经济体,不少人高呼要对中国“去风险”,但不要忘记,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大得不容忽视,其与全球市场的联系亦紧密得难以脱钩。
据梁凤仪介绍,去年及今年年初至今,上海和深圳两地股票市场合计的上市融资额为全球最大。去年,中国的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全亚洲的33%。境外投资者现时持有超过人民币3万亿元的内地债券及人民币3万亿元的A股。
梁凤仪表示,截至今年四月,中国内地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库债券达到8,689亿美元。内地的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均属全球最大之列,合共为海外的非金融机构提供超过4,000亿美元贷款。过去三年来,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已在境内设立超过十家全资拥有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或期货公司。
她说:“在过去几年,疫情、行业相关政策的调整、地缘政治等因素,无疑带来了短期的扰动,但未有改变中国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而香港从一开始已在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时至今天,内地约有70%的国际资金是透过股市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向交易而流入的。即使在目前的严峻环境下,香港的中介人角色保持不变,而且只会愈加重要,同时我们采取了灵活应变的策略,时刻与时并进。”
打造定位独特的融资中心
梁凤仪表示,香港重新连接中国内地的策略,第一点是有关香港作为融资中心。近年来,为了配合更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证监会和联交所对上市规则作出多项修订。不同投票权架构、中概股“回归”、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等新举措,皆有助中国蓬勃发展中的新经济获得所需资金,并加大香港市场上高增长股票的数目。
据梁凤仪介绍,目前,新经济股占香港股票市场的市值约40%及成交额的44%,两者均自2017年起增加了一倍。香港亦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融资中心。此外,约80%的海外上市中概股已来港作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
因此,梁凤仪说:“我们的监管方针必须保持灵活,方能迎接未来机遇。我们认为,最新适用于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将带来资金,助力中国的经济转型,并为科技初创公司的加速成长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们正致力扩阔上市公司的来源地,吸引来自中东、东南亚以至整个亚洲区内的企业。”
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
梁凤仪说:“第二,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自九年前首度推出以来,有关机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涉足内地市场的高效途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采用了全球投资者所熟悉的国际规则和惯例,利便他们在内地和香港市场对不同企业、经济产业及投资产品进行策略性的多元化配置。换言之,他们可全面地捕捉中国的增长机遇。”
据梁凤仪介绍,自股市互联互通机制在2014年开通以来,资金净流入规模相当可观,港股通净流入达到人民币2.3万亿元,而沪深股通净流入人民币1.9万亿元。现时,合资格股票占香港及内地市场股票交易超过80%。港股通方面,平均每日成交额超逾270亿港元,通讯、能源、金融、消费及信息科技行业的大型中资股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以来,录得最大净买入的行业为通讯、医疗健康及能源。
她透露,仅在一年前,ETF获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而其成效更是立竿见影。在ETF通下,今年4月南向交易占这些合资格香港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额20%左右。北向交易的国际投资者亦能受惠于众多聚焦不同行业和投资主题的合资格A股ETF。
她同时表示:“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证监会正致力加强互联互通机制作为主要的长远策略,从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我们正研究在机制内引入大宗交易及其他交易方式,藉此提高效能。就跨境理财通等多项其他计划而言,我们正努力在短期内完善计划并放宽相关规定。我们亦准备增加市场上以内地资产为相关资产的衍生工具合约数目。请大家留意公布。”
加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作用
梁凤仪说:“第三,香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才成为今天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在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的支持下,投资者现可在香港投资多元化的人民币投资产品。香港必须继续加强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据她介绍,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20年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2004年“非典”疫症之后,当时香港推出个人人民币业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内地在2009年容许以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香港的人民币业务随后扩展至企业,人民币实现双向流动。
2014年迎来黄金时代。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鼓励人们在离岸市场增加采用人民币。这让人民币得以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死循环内自由流通,并推动香港崛起成为离岸人民币枢纽。
梁凤仪预期,随着美元融资成本上涨和政治联盟的关系发生变化,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及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证监会正克尽己职,以加强香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上星期,联交所推出双柜枱模式,以利便采用人民币买卖港股,而人民币过去在港股交易中的使用率一直偏低。虽然首周日均成交额较小,约为1.97亿元人民币,并不出人意料,但这象征着一个良好的开局,有利于构建香港的生态系统、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拓展人民币上市产品的新模式。
她说:“我们观察到,人民币流动性较高的股票的庄家活动正在按设计运行,买卖价差收窄至1-2个价位,而人民币股价亦紧贴港元股价。建立生态系统固然需要时间,但我们预计,一旦拥有人民币盈余的南向投资者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在人民币柜枱买卖,交易将会转趋活跃。”
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及创新
梁凤仪表示:“第四,香港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及创新方面一直位居前沿,而我们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她说:“昨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辖下的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汇报准则。有关准则一经全球采纳,银行、基金经理和资产拥有人将会有一套可比较且具一致性的企业数据,作为他们在配置资金和为可持续发展风险定价时的依据,同时履行向其持份者和监管机构汇报的责任。据我所知,准则的最终版本和实施指南均设有灵活的安排,让各司法管辖区可自行调节并有序地推行。我们欢迎ISSB准则的发布,并会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在香港以相称的方式实践有关准则。”
ISSB准则将会成为一种共同语言,有助实体经体企业和资本市场进行可持续性相关的交流。
鉴于内地企业占港股的市值大约80%,梁凤仪呼吁企业积极利用ISSB的准则作为沟通桥梁,以继续得到国际资本的垂青。
梁凤仪说:“中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切勿低估。如香港实施ISSB的准则,便可帮助中国以至亚洲区内的企业吸引来自全球的资源以实现低碳转型。要达到这个愿景,根据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最近的报告,未来30年亚洲的相关投资需求将达到66万亿美元之巨。对于在座的全球中介人来说,可持续金融带来的重大机遇实在不容错过。”
在创新方面,梁凤仪说:“我们认为金融科技对于提高市场效率和透明度以及降低营运商成本非常重要。证监会近来推出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制度,正是推广以负责任的方式使用金融科技的策略之。为推进相关工作,我们希望采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并将香港打造成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枢纽。”
作好准备打开“连接中国”新篇章
梁凤仪最后呼吁:“各位,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联通的旅程向来并非一帆风顺。但香港每次都能从困难中重新振作,并建立更强大的韧力。香港多年前就从”非典“中恢复过来,并借助中国经济的奇迹,经历了多年的蓬勃发展。走出新冠疫情后,中国虽然仍面对一些挑战,但已重启经济并重上发展的征途。因此,我们必须要抱有耐心和了解自身长处,并保持灵活应变的策略,为打开‘连接中国’的新篇章作好准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