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大潮滂滂,时移世易的时光中,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辉煌。但有不少民族或国家却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时光荏苒而物是人非,最后只在历史古籍的记载中才能看到他们曾经存在的痕迹了。
明清更替时期,中原江山易主之际,和硕特汗国成立。这个位于天山北麓脚下的神秘部落,攻占拉萨统治全西藏,甚至对青海和西藏地区进行了直接的军事统治。
(资料图片)
固始汗是和硕特汗国的首位盟主。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和硕特汗国更是扶摇直上,一度上升为王国级别的统治政权。和硕特汗国条件如此得天独厚,却为什么没成为第二个吐蕃帝国?实际上和硕特帝国内的领土与经济等各方面实力都绝不输于吐蕃王国。
和硕特汗国得以建立,源自于明末时期,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肆迫害格鲁派,在这种危亡局面下,固始汗入藏护教。固始汗“护教”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侵占垂涎已久的青海之地。
固始汗部落原本是在天山北麓一带游牧发展,由于受到准格尔部的频频打压,不得不转移至南麓脚下。十七世纪中期,“固始汗”继任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称号便由此而来。
固始汗
窃取胜利果实,留牧青海
1634年,西藏格鲁派四世班禅、五世达赖请求固始汗出兵增援,固始汗欣然同意前往。固始汗原本所在的部落地少人多,土地贫瘠不堪而荒凉。
对于如此落后的环境来说,青海草原一带肥美优渥的土壤,引得固始汗虎视眈眈,垂涎多年。
在三大藏区之中,西康河谷纵横交错,卫藏雪山苦寒之地,唯有青海湖畔与祁连山下拥有大片一望无垠的肥沃牧场,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无疑是个风水宝地。因此,固始汗率领卫拉特军队入藏的首战之地便是青海。
固始汗灭掉绰克图民族后,却独自霸占了胜利的果实。固始汗以众多牛羊、马匹等丰厚的礼物酬劳了巴图尔的盟友,并将自己的女儿指婚与他,以卫拉特故地的领土交换了固始汗留牧青海的权力。
固始汗
地理环境于一国之重要性
小不忍则乱大谋,目光长远方能助益自身更上一层楼。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壮大民族,繁荣富强的关键因素。
固始汗以优厚的条件换来和硕特部落迁居青海,且代价是永远不再返回天山以北的卫拉特故地。对于和硕特人来说,青海远远比西藏重要得多。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的长河,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之兴盛衰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对外发展的开发性,其中地理环境的因素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为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保障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土地平坦而肥沃,气候温暖宜人,华夏祖先便是在如此条件下,创造了别具特色且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
固始汗
和硕特汗国的建立
固始汗一统青海之后,理所当然地便将其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与发展根据地。然而此时和硕特部落的主要宗教中心与民族人口依然远在西藏拉萨之地。
于是,自1638年始,固始汗的众多牧民部署与牛马牲畜等纷纷迁往西藏。如此一来,天时地利与人和,固始汗建立汗廷的条件日趋成熟。
1640年,固始汗发兵西康,夺得政权。为了保全对青海与西藏两地的统治,固始汗将青海分封给自己的八个儿子各自为政,史称“青海八台吉”。
“收康区赋税,以养青海之众”,西康各地的统治者是固始汗的孙子把持朝政,固始汗坐镇西藏。如此一来,和硕特汗国的整个政权牢牢把握在固始汗的手里。
西藏实地乃佛教之邦,宗教对于当地的政治生活及其文化经济皆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西藏建立每一个政权,无不是以宗教为旗帜方才师出有名。
固始汗深知此理,班禅势力在西藏当地的影响力亦是不可小觑,因此固始汗所建立的政权与宫殿都仰赖着西藏当地“佛光加持”。
宗教信仰是当地百姓延续几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建立政权更有利于固始汗安抚民心,巩固统治,此举可谓高明至极。
清朝册封,固始汗为首位盟主
和硕特汗廷的真正建立,与格鲁派贵族间的合作是息息相关的。自1637年固始汗进军西藏始,前后历经整整六年时间才终于将其完全征服。
而后几年,西藏地区政权七零八落,固始汗一直忙于各汗国间的政权稳定与巩固之策。
得益于此时西藏政权的斑驳寥落,固始汗对中原腹地之内并无任何觊觎之心。
固始汗在西藏当地制定了“十三法律”,新增了各阶级官职之名,西藏各地方行政机构得到发展与健全,虽对当时的清朝政府表示名义上的臣服与归顺,然而当地真正的军事大权与地方政权却依旧掌握在固始汗的手里。
顺治三年,固始汗联合各部落首领共二十人,联名上书清廷请求归顺统治,朝廷赐其甲胄弓箭等物,任命固始汗为西藏地区的统治首领。
而后固始汗对清朝皇帝多次进贡,1705年将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地纳入了清朝王室的主权版图之内,和硕特汗廷正式归顺朝廷。
和硕特汗廷
依附清廷,寻得庇佑
和硕特汗廷如此蒸蒸日上之势却突然依附清廷,如此作为实在是事出有因。
此时恰逢西北之地沙俄皇国与卫拉特区域二者间战争不断,彼此冲突,而东方境内喀尔喀蒙古与卫拉特二者亦是交战多时,因此固始汗不得不使用远交近攻的方法以保护卫拉特。此时归顺于清朝廷庇佑之下,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和硕特汗廷虽日益强大,然而若想与清朝政府一争高下,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此时边境之地骚扰不断,清朝政府虎视眈眈,此内忧外患之下,唯有仰仗于清廷方是保全自身之策。
固始汗主动上表归顺朝廷,不但有利于请求清朝政府出兵增援抗战之力,对于和硕特民族内的安定与和平亦是一项明智之举。
至十七世纪前半时期,固始汗凭着一己之力,以强盛的武力结束了青藏高原地区多年以来纷争不断的局面,并联合黄教共同归顺清朝政府,此举为我国民族统一与巩固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青藏高原战乱不息得以平定,百姓终于过了几年安定和平的生活。
拉萨
励精图治,年轻有为
据《青海史》记载,固始汗年仅十三岁时便已是和硕特部落首领,虽年纪轻轻却胆识过人,武艺骑射马术等出类拔群。
二十五岁时,母亲阿海敦去世,固始汗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给当地百姓施予了大量的财物与粮食,赢得了百姓的一众拥戴。
除了自身出类拔萃的才能之外,不得不说,固始汗一步步称霸青藏高原乃是人心所向,他是个极其善于拉拢人心的君王。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固始汗深谙此道。
固始汗在位期间,格鲁派诸领袖的政治地位得以确立,重建布达拉宫和扩建大昭寺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当地的宗教、佛寺等文化传承为后世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系列迎合当地百姓的举措亦让民众对固始汗十分拥戴。
青藏高原
固始汗逝世而西藏分崩离析
然而如此盛治阶段并未持续多长时期。1656年,固始汗去世,属于他的时代也彻底宣告终结。固始汗死后没多久,这个他曾经一手打拼起来的江山也瞬间便呈分崩离析之态,迅速走向分裂。
据史料载,和硕特汗国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西藏共长达七十五年之久,期间历经了五位首领当政。然而固始汗在世时期并未制定详细的继承制度,以至于多年以来内部为争汗位而纷争不断。
如此荒谬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和硕特部族势力被大肆削弱,亦给当地其他部落贵族留下了蚕食和硕特部族政治权力的机会。
1717年,准噶尔汗国率军南下越过昆仑山脉,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君主,这个属于和硕特汗国的时代最终走向了灭亡。
青藏高原
结语
和硕特汗国条件虽得天独厚,为什么最终没成为第二个吐蕃帝国?
其一,固始汗在位时期实行“青海八台吉”以及青海与拉萨两地相距甚远的权力的分封制度,使得和硕特汗国中央集权的能力十分有限。
其二,和硕特汗国未明确规定汗位继承制度,是导致“内忧”的重要因素,此处遗漏亦给其他贵族留下觊觎汗位权力的机会,是为“外患”。
虽说和硕特汗国只是华夏历史上的一笔过眼云烟,然而却为青藏高原的政治舞台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硕特汗国主动纳入清朝羽翼之下,此举亦为国家的民族多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