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市政府命名环县耿湾乡万湾村等37个村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要求被命名的示范村结合区域实际,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基层依法治理成效,实现法治建设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教育常态化,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近年来,我市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法治良序逐渐形成,但是,乡村熟人社会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仍在农村有一定影响,个别乡村依然存在法治意识薄弱、法律人才缺乏等问题。要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治理理念,就要持续推动乡村普法守法,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群众知法懂法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大讲堂等阵地场所,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力度,把普法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努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环县去年创作的现实题材普法秦腔剧《彩礼风波》,为依法依规解决高价彩礼问题提供了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这种用文化涵养法治的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有效助推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在乡村生根发芽。
乡村法治人才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关键。要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依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要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引导群众抬头能见法、停步能学法,最终做到遇事能用法。要定期分类梳理常见矛盾纠纷,开展动态排查,做好预防预警,实现法治成果常态化。
人民调解工作是乡村振兴的“第一道防线”。要合理设置巡回办案点和诉讼服务点,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运用好“巧儿说法”调节室,进一步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当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治理的“稳定器”。
(作者:李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