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0日讯惟妙惟肖的泥塑、精致富丽的汉绣、气氛强烈的汉剧……6月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第七届江汉非遗节在西北湖畔拉开序幕,众多非遗传承人带着看家本领和优秀作品亮相,吸引了一批批市民竞相体验。
(资料图片)
市民参观非遗作品。记者乔驰 摄
当天,在汉口文体中心设置有非遗好物集市、非遗作品展览、非遗技艺研学体验等多个板块。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几分钟就能剪出一幅人物像。在“武汉剪纸”展台,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武汉剪纸”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沈松柏的一手绝活引得大批市民围观。
现场,市民姚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来参加活动,沈松柏对照着小女孩的模样,几分钟就完成一张肖像剪纸。仔细看,沈松柏把小女孩的刘海发丝和眼睫毛都剪了出来,十分传神。
非遗传承人沈松柏与小粉丝合影。记者乔驰 摄
今年66岁的沈松柏钻研剪纸技艺已有49年,他从一名剪纸爱好者,成为技艺传承人。他说,这次江汉区举办的非遗节,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好机会。
“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青少年也对非遗文化感兴趣,作为传承人,我也在不断创新剪纸的图案和形式,让作品更贴近年轻群体的喜好。”沈松柏说。
对于非遗爱好者逐渐年轻化的趋势,“80后”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武汉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洁也有同感。
刘洁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自己招收的学生中,大学生、职校生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最小的学生只有7岁。“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了解、传承非遗技艺,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发展,并且生命力蓬勃旺盛。”
家长带着孩子体验非遗技艺。记者乔驰 摄
当天的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实训实习基地在江汉区非遗保护中心正式挂牌。
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孙正国教授表示,教学研究基地将致力于合作推进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非遗保护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高校智库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转化与研究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实现创新、共建、共享。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通讯员沈培红 周弘 翟好斌)
【编辑:赵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