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五一”出行火,旅游业迎转折点
市场对供给端提出更高要求,获得高质量旅游体验需求增加
■本报记者 李宝花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机票、酒店价格飙升,高铁票秒光,旅游出行之火爆程度肉眼可见。然而,有关旅游消费降级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五一”旅游消费究竟如何?
从数据上看,今年“五一”假期无论是总体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同比2019年都有所上升。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今年“五一”假日旅游市场延续了春节以来“高开稳走、加速回暖”的态势,旅游业迎来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正是产业重构之时。
从商业主体来看,酒店、景点、航空公司和高铁不乏客流,但作为中介机构的旅行社在今年“五一”假期却很难说迎来了“丰收”。在高铁发达、自驾游及自由行流行的情况下,旅行社在国内游市场上优势有限。在旅行社相对有优势的出境游上,受限于国际航线恢复有限、签证预约排队、境外多国通货膨胀等影响,今年“五一”旅游机构施展的空间极其有限。
在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任国才看来,今年“五一”出游总体表现出人气爆棚、人均消费不高、旅游市场短期供应不足和游客需求不匹配的特点。这一方面对供给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业界更好地推进带薪休假制度,在平时推出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吸引游客,避免潮汐式出游带来的高峰压力;另一方面,也呼吁旅游消费者更理性、更聪明地错峰出游,在大家扎堆出门时选择近距离的休闲游,在户外活动热门时转向室内场馆体验文化非遗项目等,以获取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