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要吃出仪式感,部分菜品销量涨幅达500%
(资料图片)
“能撑起场面的菜肴,现在都有预制菜”
■本报记者 任翀
临近除夕,年夜饭以及新春佳节团圆饭吃什么,是很多上海人家准备年货时一定会考虑的问题。
预制菜肯定是选择之一。杏花楼、新雅、上海老饭店、绿波廊等多家老字号餐饮企业表示,预制菜,尤其是成套的预制菜销售红火,最受欢迎的送货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和兔年正月初一,“一看就是在为团圆饭做准备”。在盒马、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上,预制菜的销量从1月初就开始增长,部分菜品销量涨幅达500%。
“今年上海的团圆饭消费有两个特点:一是消费者外食热情高,‘阳康’后重新感受在外用餐的氛围;二是‘在家吃饭’要求更高,家里如果有老人、幼童的,则更希望在家也能吃得好、吃得有仪式感。”多名餐饮界人士给出相似的观点。
硬菜大菜也变成快手菜
“截至本周二,我们已经预订出300多头预制烤乳猪,正根据消费者需求陆续配送,覆盖整个春节长假。”盒马采购瞿佳卓说,在今年的预制菜市场,“硬菜”“大菜”变“快手菜”是新趋势,“那些能够撑起场面的菜肴,现在都有预制菜了”。
以烤乳猪为例,这本是粤菜馆的招牌菜,却也不是每家粤菜馆都有,制作过程很复杂。做好烤乳猪本就不易,变成预制菜送到消费者家中,还得让不善厨艺的消费者也能复原。对此,盒马采用专单专送,确保绝大多数消费者拿到手时,烤乳猪还是热的;如果觉得温度不够高,用烤箱或空气炸锅就能加热,最多20分钟即可复原。“这道菜寓意‘鸿运当头’,端上桌特别有仪式感,原本复杂的菜变成预制菜,消费者很欢迎。”瞿佳卓说,预制菜市场竞争激烈,想脱颖而出,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
在叮咚买菜的预制菜榜单中,也是“大菜”“硬菜”更受欢迎。
家住普陀区的方女士1月初选购了一款“避风塘炒面包蟹”,觉得味道非常好,这两天想复购作为年夜饭的“重头戏”,“谁知连续两天我们家这边显示‘待补货’”。她说,预制面包蟹不用洗、不用拆、不用准备调味料,把螃蟹放进空气炸锅加热,再将配套的蒜蓉干炒一下,撒在面包蟹上,色、香、味和锅气都有了!
“这道菜确实卖得很好,最多的一天卖出5000多份。”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说,消费者认可的便捷背后,“预制”功不可没。她还透露,预制菜热销从1月初就开始了,部分菜品最近一周销量涨幅更是达到500%。越临近除夕,“大菜”销售就越热,“估计是消费者在为餐桌上的‘压轴菜’做准备”。
杏花楼、新雅、上海老饭店等老字号的预制菜与新零售品牌不太一样,主打海派特色,很多消费者就是冲着老味道,最好在家里能尝到和餐厅一样的味道。几家老字号将自己的多道招牌菜变成预制菜:肉圆、鱼圆、爆鱼、百叶包、肉皮等组成的“全家福砂锅”是杏花楼每逢假日点单率最高的菜品之一,有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幸福;新雅招牌菜大虾仁、糟溜鱼片、菠萝鸭片、宫保鸡丁等,全部提前完成切配、上浆等流程,“厨房小白”也能还原;上海老饭店的八宝鸭是老食客的心头好,预制菜的原料与店堂现制一致,通过工艺调整后,消费者只要将八宝鸭隔水加热后,浇上特制酱汁即可,大大降低了烹饪难度。
食材越难处理越受欢迎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盘点食品科技公司董事长伍俊峰认为,预制年菜能集中展现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新成果,“新菜肴是对消费需求的捕捉,也是对生产技术的考验,更能看出整条供应链水平”。
盘点食品本身就是上海预制菜领军企业,除了生产自有品牌的预制菜,也是不少知名餐饮企业及商超、新零售平台的预制菜供应商。从盘点食品今年热销的菜品看,既有由十多道菜肴、点心组成的家宴套装,也有多款单品。“选择套餐,是因为消费者希望能快速、便捷地烹饪一桌菜,满足团圆的消费场景。品种越多,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更复杂、生产要求越高。至于热销的单品,往往最能体现当年、当下的特点,看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今年盘点食品的一款“原炖老母鸡汤”和为盒马定制的“云南铁脚麻鸡菌子汤煲”都卖得很好,“因为当下消费者很重视补一补”。
“消费者需求会变,但研发原则不会变,那就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叮咚买菜预制菜研发专家朱鹤认为,预制菜的个性化越来越强:有的消费者喜欢老字号的海派风味,所以老字号在复原海派风味预制菜上精益求精;有的新上海人或留沪过年的外来人员想尝尝家乡的味道,还有的消费者喜欢尝鲜,所以新品牌往往菜肴品种多、产品上新率高,市场也很乐意为这些个性化买单。
盒马3R商品中心总经理田鑫认为,从市场反馈看,“越难处理的食材,其对应的预制菜接受度越高。”上市的预制菜烹饪方式便捷、口味保证,那么消费者买单的动力就高。
保鲜复原是预制菜难点
“春节成为商家展示自身研发、供应链能力的窗口,也是预制菜市场的风向标。”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认为,市场上热销的往往是有特色的年菜产品,预示着预制菜行业进入新阶段——比拼谁更懂消费者而不是盲目入局或跟风做爆品,供应链整合能力更强的品牌将有更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擅长烧菜的不一定能做好预制菜。从加工工艺看,预制菜不是现制现售产品的“速冻版”。同样的配方,如果只是简单的冷鲜或冷冻,复热后很难恢复到现制风味。所以,预制菜“保鲜”“复原”都是技术难点,甚至一道菜肴中,不同食材的保鲜方式都不一样。
另外,预制菜对供应链要求很高。田鑫解释,预制菜背后的供应链长且复杂,每做一道新的预制菜,意味着搭建一条兼具食材运输、初加工、深加工、组装、包装等功能的供应链。如果供应链不够强大,那就只能提供常规产品。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期待也提高了行业门槛。“消费者既希望在家里吃上餐厅的味道,又希望预制菜能像现制现售产品一样新鲜。”伍俊峰说,消费者的“既要又要”考验着预制菜生产企业,“不要想着忽悠消费者,因为预制菜的主辅料都要在包装上清晰列明,只有货真价实的产品,才能长久。”
那些卖得好的预制菜,往往有张“干净”的配料表:没有防腐剂,也没有不必要的添加剂。“现在,会看配料表、懂得看配料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对企业的要求高了,对整个行业是好事。能够把配料原原本本写出来,就说明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有底气。”多名从业者都说,优胜劣汰,才能让行业走得更稳。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