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吴谢宇案维持死刑,守护人伦底线

2023-05-30 17:57:12 来源:正观新闻

5月30日上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一审判决,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庭审现场 图/福建高院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吴谢宇不值得同情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起不幸的家庭血案,是发生在直系亲属之间的凶杀案。儿子杀害了母亲,这种至亲的血缘关系能不能冲淡刑罚的肃杀,能不能给凶手以免死的宽宥,这是很多人的关切之处。需要看清的是,我国法律对亲人之间犯罪的从宽,仅限于一些财产类犯罪,毕竟“钱乃身外之物”,人命大于天。至于亲友谅解,在司法实践中不乏一些作用,却不是起死回生的“万灵丹药”,就算其他亲属出具谅解书,愿意原谅“逆子”,基于这起案件的严重后果、恶劣性质,罪大恶极者仍免不了法槌落地。吴谢宇案是一幕彻头彻尾的人间悲剧。一个曾经的名校学子,却一步步沦为了弑母的凶手,铿锵有力的死刑判决,是对凶手的严惩,也是对社会正常法治秩序、人类伦理道德底线的守护。

澎湃新闻:法律和人伦底线不容触碰

不要以为,直系亲人之间的犯罪,因为某种血缘关系,就可以抵消罪恶。纵然,根据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亲亲得相匿”,近亲属间犯罪从宽,但对于“恶逆”“不孝”“不睦”等特定犯罪,也就是殴打甚至谋杀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伯叔姑舅等长辈亲属,历来属于“十恶不赦”范围,不容许宽赦。现代法律也是如此。审视我国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近亲属间因初犯、偶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确可免予刑事处罚,实行宽大、人道的原则,但也仅限于近亲属间盗窃、侵犯财产犯罪案件,法律从来没有规定,近亲属之间的故意杀人犯罪等,也可以网开一面。吴谢宇二审被判死刑,再次告诉人们,无论是法律底线还是人伦底线,都不容触碰,那些社会共识、人间道义、主流价值观,必须得到捍卫和维护。也因此,有些罪恶不能宽恕,此次判例也释放了严惩重大罪行的强烈信号。

红星新闻:触动对教育和法治的思考

随着二审判决落地,司法程序即将终结,但由这起案件所引发的风波涟漪还未平息。一个曾经出类拔萃的名校大学生,为什么学业如此出色,内心却污浊不堪?一个生活中看似与世无争、平心静气的人,实则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更暴露出一些其他问题,心理的极度扭曲变形,如何察觉、疏导与矫治?在培塑于社会有用之人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如何才能深抵人心?这一个个问号,在司法围观之后,还亟待拉直和解决。司法谢幕,痛定思痛。在这起弑母案中,吴谢宇的母亲还有众多上当受骗的亲属,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值得给予同情,而吴谢宇无疑也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二审维持死刑原判,是这个弑母者应当付出的违法代价,而吴谢宇案也用生命终结作为反面教材,触动人们对教育和法治的思考,避免类似悲剧再度上演。

极目新闻:父母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从古到今,弑母者罪大恶极,岂可赦乎。如今二审维持原判,是他罪有应得。从2015年7月10日他弑母到现在,已经近8年了。虽然吴谢宇罪大恶极,虽说法律是威严的,但也是仁慈的。也可以想见,在二审宣判后到执行死刑还有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也要走。但我们要相信,法律最终会给其母谢天琴一个说法,给社会一个公道,给天理一个回应。吴谢宇弑母一案,让社会震惊,也让不少人深思:一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泯灭人性、违反人伦之举?这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绝不是只看成绩,而是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人格独立了、健全了,然后才能谈其他。人生的路很长,学业并不代表一切。作为子女来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得孝顺才是。母亲生育自己时的痛苦,一口奶一口奶喂养大的辛劳,一声声哄睡的摇篮曲……这些不能忘,也千万不要忘。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王攀 编辑:梁冰 版权声明

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