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的话题登上热搜,关于兰州牛肉拉面是否需要立法也成了消费者讨论的热点。根据甘肃人大网显示,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的51件项目中,调研项目中赫然写着“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制定)”。
据了解,之所以为一碗牛肉面“立法”,与当前存在发展短板有一定联系。目前甘肃省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牛肉拉面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服务质量都缺乏法治保障。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面馆超过50万家,年销售额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对这碗牛肉面来说,配给规范化发展至关重要。正如网友所说,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并非小题大做。
出台相关法规有助于行业规范化,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相关报道显示,目前牛肉面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及供应链建设仍未成形,大多数仍是沿袭传统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可复制性差,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品牌势能并未很好地转化为经济的增长引擎。于此,对其“立法”将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
不难发现,围绕地方美食、文化名片开展立法保护,在国内早有先例。立法保障对市场、对监管、对消费等均有利,可以说,具有法治示范意义。在前几年,相关协会曾发布《兰州牛肉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兰州牛肉拉面经营规范标准》,规定了兰州牛肉拉面的店面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等要求。而借助“立法”,更有助于推动产业的规范化运作、产业化推广、标准化生产,同样更有利于对市场的精准监管。
当然,“立法”只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良法”之后的“善治”更为重要,关键还是要靠经营主体、监管部门等多方细致地落实,以此不断促进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能够从中得到启示,通过“立法”方式,推动地方名优特产的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市场所需。
(原题为《给一碗牛肉面“立法”的启示》作者 李雪 来源 四川日报)
统筹:王航· 编辑:韩静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