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61岁的邓叔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到医院后发现,他心脏的三根大血管有两根已经完全堵塞,仅存的一根也严重狭窄,病情十分危急。幸运的是,经过清远市人民医院的全力抢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优势,成功开通堵塞的血管,邓叔转危为安。
突发心梗,危在旦夕
邓叔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病史多年,但一直没有当回事,没去医院正规治疗。直到入院前突发胸痛、头晕、心悸,才到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就诊。
【资料图】
到达急诊科时,邓叔已经出现了心率慢、血压低等心源性休克的情况。急诊科医生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需尽快手术开通血管。在开通绿色通道的同时,急诊医生给予相关治疗。
此时另一边,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奇得知情况后,立即从家里赶来医院,并联系好ICU的ECMO团队。
入院不到15分钟,邓叔就已经完善术前准备并送到介入手术室。“心肌梗死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心肌细胞就开始坏死,坏死的心肌无法恢复,缺血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所以需要尽快开通血管,挽救心肌细胞。”张国奇说道。
考虑到邓叔心率明显下降,心血管介入团队立即为邓叔完成了临时起搏器置入术,随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令在场医生都很惊讶。邓叔不是单条血管梗阻,而是心脏三条大血管都有病变。
张国奇解释,人体内有三根主要血管负责给心脏供血,患者的其中两根,左前降支和左旋支都是完全闭塞,而且前降支是慢性闭塞,仅存的一根血管——右冠状动脉也严重狭窄,堵塞达90%,而且已出现慢血流。
就在考虑邓叔手术的方案时,邓叔突然出现室颤(等同于心脏停搏),医护人员立即给予电除颤、药物等抢救措施。
“病情极其危重,循环难以维持,后续还会有心脏停搏的可能。”张国奇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维持患者大脑以及全身的供血情况,需要ECMO代替心肺功能,为开通梗阻血管提供安全保障。
经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ECMO团队迅速置管,为邓叔重启生命“复苏键”。在ECMO的支持下,邓叔撑过了4次心跳骤停。
ECMO护航,成功开通两条血管
手术刻不容缓,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争分夺秒,迅速制定了治疗策略,开通此次的“罪犯血管”左旋支,并迅速植入支架,最终成功开通梗阻血管,血流恢复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
但患者仍有两条血管梗阻,而且患者是典型的“左优型”冠状动脉,右侧冠状动脉细小而且严重狭窄,已经出现慢血流。单靠左旋支的血供量还不足以维持心脏正常运转。
“以往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一般只开通‘罪犯血管’。”张国奇解释说,目前不少研究表明,同时处理“非罪犯血管”效果不劣于仅处理“罪犯血管”。考虑到手术团队近年在疑难、复杂冠脉病变处理技术的日益提升,慢性闭塞病变在该团队的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有ICU团队的ECMO支持,此时张国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继续开通左前降支的慢性闭塞病变,最后收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结束后,邓叔病情好转,目前已康复出院。近期复诊检查,邓叔各项指数也比较平稳。
“患者送医时病情非常危险,三根心脏大血管全部堵塞就很少见,还能抢救过来就更是少见。”张国奇表示,该例患者的成功救治,首先是患者及其家属十分重视,起病1个多小时就已经到达医院,而且信任医务人员。同时得益于医院近年的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和联合救治,再一次体现了清远市人民医院高效救治、多学科密切协作、协调配合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水平,展现了医院的整体实力。
据了解,清远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已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诊疗水平,是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同时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单位;作为广东省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清远市胸痛中心质控单位,该中心于2022年度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联盟颁发的“优秀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及“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推动奖”荣誉称号,这类疑难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也彰显了中心的规范化运作与高水准的医疗质量。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之瑜;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