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012年签订的危房改造协议至今未能落实到位,十余年间有关部门多次承诺处理,但始终未能兑现……”近日,九江市修水县渔种场职工黄先生向大江网《问政江西》反映,渔种场职工于2012年与有关部门签订危房改造协议,至今未得到安置。对此,修水县农业农村局回应,承诺将尽快拨付危改资金。
-罗玉珍、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文
反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危房改造协议多年未落实,协商方案成“空谈”
据黄先生介绍,修水县渔种场于1978年建场,位于黄沙镇汤桥石嘴村,职工由县劳动部门在各单位抽调组成。2012年,渔种场进行了改制,当年4月,渔种场37名职工与有关部门签订了一份危房改造协议,协议中明确了改造方式、改造资金、产权办理等相关事项,并标明“改造后的房屋交付使用时间为2013年12月30日”,但该份协议未能按期落实。
“后期,有关部门多次跟我们协商过安置方案,2014年说准备到黄沙镇给我们安排安置房,结果没有兑现,2021年又承诺在渔种场范围内给我们提供自建房,可也是空谈。”黄先生表示,多年来职工不断追问这件事,至今已11年,但不仅协议书上的内容未兑现,相关部门给出的其他处理方案也没有下文。
回应
因工业园扩建,渔种场危改成历史遗留问题
协议缘何成为“一纸空谈”?记者向修水县农业农村局了解相关情况。
“修水县渔种场的危房改造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修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渔种场职工多次协调,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解决。”
据介绍,修水县政府于2011年成立“农业三场改制领导小组”,对渔种场、水稻原种场、杭猪原种场“农业三场”进行改制,并于2012年全部完成改制。同时,“农业三场”挂靠杨梅山垦殖场向省农垦厅申报了250户危房改造指标,其中杨梅山垦殖场113户、水稻原种场55户、杭猪原种场45户、渔种场37户,每户危改资金1.5万元。
然而,后因工业园扩建,杨梅山垦殖场、水稻原种场和杭猪原种场先进行了拆迁安置,危改指标安排改为杨梅山垦殖场100个、水稻原种场75个、杭猪原种场75个,而原本承诺给渔种场的37户危改指标暂且搁置,未进行拆迁安置,未拨付危改资金,因此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未能解决。
处理
已提交审批,获批后拨付37户危改资金
记者了解到,2021年6月,修水县委督查室、县信访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县相关分管领导曾为此事进行协调,初步决定在渔种场内划出一块地,由职工自筹资金统一建房,进行宅基地安置。这也就是黄先生所说的“2021年承诺在渔种场范围内提供自建房”。但经现场核查,因渔种场建房户较多,而渔种场内基本上为耕地和公益林,导致无法落实。
后经相关部门与渔种场职工多次协商,形成了一个方案,即把渔种场原申报的37户危改资金全部拨付给职工,其原渔种场的住房全部交由政府处置,并放弃其他所有拆迁安置诉求。
目前,县农业农村局已经向县政府提交了渔种场危房改造文件。“等审批通过后就可以完成37户危改资金的拨付,我们将尽快处理好该问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友们有相关诉求、建言和意见,可通过大江网《问政江西》投诉举报通道反映,热线电话:0791-8684960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