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文艺复兴” 当前讯息

2023-05-24 08:39:52 来源:潇湘晨报

乡村 + 文学 + 旅游,清溪村围绕文旅项目衍生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

这几天,一个叫清溪的村子 " 火了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它曾是湖南资江下游丘陵上的一个普通小山村,村里曾经唯一的骄傲就是有金矿,现在它以 " 中国文学第一村 " 闻名全国。5 月 22 日,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 · 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在村里开幕,王蒙等 40 多位作家齐聚一堂,村民成为文学走进乡村、服务群众的主角。围绕清溪村打造的文旅项目,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为当地乡村振兴衍生出一条 " 乡村 + 文学 + 旅游 " 特色产业之路。

清溪村是新时代的现场

突然的降温并没有影响村民们的文学热情,人们夹道相迎,一睹 " 人民艺术家 " 王蒙的风采。5 月 22 日下午 2 点半,89 岁的王蒙登上清溪剧院的讲台为台下听众带来生动的 " 清溪一课 ",村民们反响热烈,很多赶来听课的大学生为获得王蒙的亲笔签名而欣喜若狂。

像这样的中国文学巨匠走进清溪村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去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清溪村文学活动中,莫言、刘慈欣这样的文学大咖都曾来清溪村打卡。小山村迎来了大作家,这在以前的清溪村想都不敢想,但在如今梦想照进现实。

一切还要从 1954 年那个冬天讲起,有人民作家之称的周立波,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清溪村。此时,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在全国浩浩荡荡地开展,这场运动也在他的家乡引起了一场巨变,不仅让生产关系得到转变,更让村民的精神思想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此后的近十年里,周立波扎根故乡,参与、见证并记录着这场变革,他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和细致观察中,写下了被世人传颂的《山乡巨变》《山那边人家》等文学作品,从此清溪村作为记录时代变迁的场地而被铭记。

2022 年,中国作协授予清溪村中国作家 "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 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并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来清溪村开展文学讲座、网络访谈、签名售书、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于是小山村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新农村生活为乡愁保鲜

" 自从去年活动开展以来,景区游客人数就突破了 100 万人次。村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土菜馆 30 余家,带动就业超过 500 人。" 新上任的村支书蔡真站在一片即将开放的荷塘前兴奋地说。

到任以来,蔡真感受到村民最大变化是精神面貌,大家非常愿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尤其是跟文化事业挂钩的活动。

如今走在清溪村,到处是田园牧歌式的乡景乡情。骑着青牛的牧童雕像,文艺范的涂鸦插画,以及村民家客厅的竹躺椅、院里的舂米机、屋间的老火塘,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人联想到《山乡巨变》中人们曾经的生活场景,也承载着城里人的记忆与乡愁。

气派的民居,穿村而过的火车,又把人拉回现代。山水田园之间,是非常现代的清溪剧院以及新揭牌落成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这座图书馆,可珍藏展存签名版图书 50 万册,是集中保存展示中国当代文学伟大成就和新时代文学辉煌成果的文学殿堂。

从清溪核心景区、坐上景区电瓶车,可到达志溪河生态栗山洲,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车行 5 分钟还可到达谢林港村千亩油菜花基地,沿路 12 幅巨型丰收系列大型漫画,昭示着幸福的新农村生活。

村民成为文学之乡代言人

小山村不仅来了大作家,还建设了作家的专属书屋。目前,清溪村已经投建莫言书屋、王蒙书屋、刘慈欣书屋等 21 座书屋。大部分的书屋是租赁村民的自建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造设计。

刘慈欣书屋,很有科幻色彩,进门就是三块电子屏幕,科技感十足。莫言书屋隐藏在一条石板路的尽头,是由砖石结构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很有乡土味。而因电视剧《人世间》人气大火的梁晓声,他的书屋装饰成知青风格,非常有上世纪 60 年代上山下乡的现场感。

经营这些书屋的都是当地的村民。譬如立波书屋的卜雪斌,他为了向游客介绍周立波的作品,每日苦练普通话。梁晓声书屋管理员彭珍和,是屋主的儿媳妇,现在她考入了湖南大学深造。他们不仅可以从房子出租中获得收益,还能从参观的游客中获得直接利益,卜雪斌就在立波书屋外搭起了棚子卖擂茶,游客多的时候日入过千元。毕飞宇书屋的二楼将改造成民宿,下面看书,上面住人,既能领略清溪村优美的山居环境,还能接受文学的熏陶。

书屋的建成也促进了清溪村民的文学创作热情。被称为清溪村 " 草根诗人 " 的邓春生,今年 60 岁,由他撰写的《逛清溪》小剧本上了清溪村的春晚。他把村约编成快板,并在 5 月 22 日中国作协 " 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 调研座谈会上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藏头诗,祝愿未来的清溪村干劲更足。

以前这些房屋的主人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现在他们成了文学之乡最朴素的基层代言人。

回乡青年迎来创业忙

邓春生的儿子邓旭东则以另一种方式参与清溪村的文艺复兴。

他一直通过网络直播与短视频介绍清溪村,挖掘周立波故事。在传播清溪村历史文化的同时,他也在山林中开辟了 60 亩山地建家庭生态农场,带动乡村的电商发展。农场的鸡蛋已为他带来一定的收入,清溪村的出名,让他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丰收。

清溪村村支书蔡真介绍,目前已经有 60 多名年轻人陆续从广州、深圳、长沙等地返村创业。清溪的巨变吸引了 100 多位新媒体达人通过线上平台讲述山乡巨变故事,带动清溪及周边农副产品销售额实现了翻倍式增长。村里举办了 " 讲述立波故事、争做文明村民 " 主题演讲,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为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有位 9 岁的小朋友动情地讲述了爸爸为了生活外出务工,到现在回乡安家创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及参与清溪村的文学之乡建设。清溪村委班子大多为 "80 后 "、"90 后 " 大学生,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七成。清溪村的年轻人正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面上,为家乡建设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文学赋能乡村,清溪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乡村 + 文学 + 旅游的特色产业之路。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益阳报道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