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53岁的汤大姐,与丈夫在老家余杭区百丈镇建造包含十多间房的别墅,打算寻找6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尝试“抱团养老”。
汤大姐将用于“抱团养老”的房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汤大姐和丈夫花费200万元,在百丈镇建造好一座三层楼房。在这座楼房内装有垂直电梯,客厅内有茶座,房间内有独立卫浴,还有男女公用卫生间。如果有人需要适老设备,她会增设。
房间内景
房子除去汤大姐和丈夫的房间,还剩下11个房间,每个面积约20平方米,她初步打算出租其中的6个房间,每月租金是1500元,水电费均摊,三餐费用另算。房子距离最近的三甲医院车程半小时,距离最近的社区医院约有二里多路,她家里有车,出行方便。清洁工、园丁、房屋修缮等产生的费用就用于租金支付。
汤大姐表示,她喜欢做饭,自己也有精力,届时她可以做所有人的饭菜。即便人与人的口味有差异,她也会想办法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如果她做不动了,就请厨师。
汤大姐的几个好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她留下几个房间,既是准备给还没退休的好朋友,也可以备着给其他老人的家人探视时居住。
截至3月9日,在汤大姐的招募计划被媒体报道的两天时间里,已有三四名老人联系了汤大姐,她和他们约定好找时间实地了解。
房子位于汤大姐老家余杭区百丈镇
更看重彼此间给予的陪伴
这一计划的初衷,是汤大姐觉得当下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诸多养老的问题突显,这些问题完全依靠政府或养老院来解决不够现实,需要有民间的力量。结合之前看过的例子,她想到自己和丈夫退休后也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
汤大姐对媒体表示,她每个月有养老保险,加上商业大病险等,她自己在养老的经济方面不成问题,更加关注如何实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她和丈夫准备在别墅养老,不喜欢住在女儿家旁边给女儿带孩子的生活,她觉得老年人该有自己的生活,也应该有自己选择如何养老的权利,“抱团养老”切中当下不少老年人养老的心理需求,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汤大姐理想的“抱团”伙伴年龄在60至75岁之间,身体健康,性格随和。“(性格)是我最重要的要求。”汤大姐告诉记者,她觉得不同的人住在一起肯定会有摩擦,所以老人们性格要随和,大家都放宽心态才能建立和谐友好的“抱团”关系。
她解释称,“抱团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的模式,和她一起居住的老人都会是身体健康、日常生活能自理的,大家就像朋友甚至家人,互相陪伴,彼此帮扶。她觉得,这么多人出于共同的目的生活在一起,中途会有摩擦等阻碍,那能支持大家一起走下去的,就是彼此间逐渐培养形成的感情。
汤大姐
在汤大姐看来,既然决定了要去做这件事,就需要提前想好如何走得长远,想得更远,否则她便不会下定决心开始。
“我是想把抱团养老当作事业来经营的。”她说,自己正在做的事不只是简单的养老,还将它当作一番事业,如果做成功了,会带动周围人甚至更多人去做这件事。她相信,等到自己年岁渐老,将会有人接替她继续这番事业。
汤大姐的计划在网上引发关注,有部分网友对汤大姐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对此,汤大姐表示她不会在意,她觉得,一般退休了可以找好朋友好姐妹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但她就想尝试,看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
民政部门:可提供培训指导
国家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规范养老机构管理作出了相应要求。该管理办法称,养老机构是指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10张以上的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建筑、消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开展服务活动。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障收住老年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杭州余杭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抱团养老”是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的一种新型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他曾多次现场调研过杭州几家“抱团养老”的房子,发现相比一般养老院集中生活照料的模式,这些老人更愿意小型居家式的生活。但他们多是住在自建房中,日常运作时存在消防、食品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该负责人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机构,前提是依法依规。考虑到老年人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当地正在试点依托社区打造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模式,相比传统养老院,这种服务模式更能满足老人及其子女的实际需求。
对于汤大姐的招募计划,该负责人表示已与百丈镇政府部门对接,后期会上门了解,如果汤大姐有需要,也会在养老业务等方面对她进行培训指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