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房价,国家又出手了

2023-02-28 11:03:59 来源:楼市新谈

房地产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开发商手里的新房库存大量积压,根本卖不动。


(相关资料图)

易居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较2021年底增长了1.3%,百城新房库存同比已连涨49个月。

新房去化不畅,开发商回款遇阻,“高周转”彻底玩不下去了,严重的现金流断裂,最后灰头土脸地宣布还不上钱。据不完全统计,去年top100房企有37家宣布债务违约。

没钱,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降至冰点,2022年全国卖地收入减少2万亿,一夜回到2017年,其中民营房企拿地占比不足1成。换言之,整个2022年,土地市场其实一直靠央企国企地方城投公司在撑着。

而新房库存严重积压,反映的其实是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为什么不足?这是个好问题。

铁锤觉得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住房严重过剩,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郊区和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房子已经烂大街,有些新区交付2-3年的新楼盘,晚上的亮灯率竟然不足10%;第二,疫情三年,经济下行,诸多行业遭受重创,很多家庭收入锐减,彻底打消了买房、换房的念头;第三,制度的弊端,公摊面积、期房预售不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家购买新房的意愿。原因不难理解,吃一堑长一智。

这种背景下,从2022年6月起,全国百城新房销售价格环比连续下跌了7个月。百城二手房价格更是连续下跌9个月。

之前的文章我们说过,房地产的背后有两条利益驱动,总结就是地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房地产——走的是靠出让土地融资发展城市的模式。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房价下跌并不是地方乐于见到的。因此,“保房价”一直都是很多城市调控楼市的首要任务。

我们都看到了,过去这一年多,为了房地产市场回归稳定,为了“保房价”,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松绑限购到取消限售,再到房贷利率大幅下调,银行还先后推出了百岁贷、连心贷,住建部长喊话“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但效果都不理想。不仅如此,居民存钱的热情远高于从银行贷款,今年1月份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只新增了2572亿。

土地卖出去了、房子建起来了,就一定要有人买单才行,否则整个产业链都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换句话说,当下楼市最大的风险就是高居不下的存量库存——如果库存不被妥善解决,房价不仅会继续向下走,还会释放悲观情绪,让预期进一步恶化,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大局稳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熟悉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的朋友,对此应该不陌生,因为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同样的场景,2014年也出现过,彼时很多城市的新房严重滞销,有7.2亿平待售商品房,开发商、地方、银行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国家出手,一个被外国学者盛赞是“房地产最伟大发明”的大招扛下了所有——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横空出世,拆旧建新,需求从老房子里重新诞生,再加上棚改专项资金的加持,天量库存在短短2年内被消耗殆尽,伴随而来的是全国房价在2016年、2017年轮动上涨。

棚改还能再来一次吗?答案是否定的,上一次拆除的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房子,这一次总不能把2000年以后的房子也拆了吧?

关键时期,为了保房价,国家又出手了。

2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就《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

很多人一看到“租赁”二字,可能会习惯性的觉得,掀不起大风大浪。但在铁锤看来,这件事释放了非常重磅的信号,这个政策的制定,其实是对我国长期以来“重商品房轻租赁房”模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一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全文一共17条金融支持措施,其中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尤为重要,铁锤总结后放在下面:

1、加大对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建设阶段,80%的总投资款可以由银行提供,贷款期限一般3年,最长不超过5年。

2、对创新团体批量购买租赁住房给予信贷支持,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物业评估价值的80%。

3、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正在经营的且产权是自己的,可以按照物业评估价值的80%来取得贷款,可用于置换物业前期开发建设贷款;产权是别人的,可以按照贷款期限内应收租金总额的70%取得贷款。

4、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在把控风险前提下,募集资金用于住房租赁企业持有并经营长期租赁住房。

5、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有序投资住房租赁领域。

为什么说这个文件特别重要?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是国家为了保房价,在给天量的存量库存找新的买家。

这个“新买家”就是“创新团体”,其实就是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比如保险资金、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等。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成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开发商自己。

不仅如此,这些人购买租赁住房,还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申请银行贷款,贷款期限30年,额度最高可达到物业评估价的80%。

这意味着,只要对租赁市场感兴趣的企业,从建设到运营,都可以用极少的资金撬动巨大的杠杆,而且杠杆成本极低。

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呢?铁锤觉得理论上可以做到“一箭三雕”:

第一,有利于长租公寓市场的发展。

2016年以来,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长租公寓市场的发展,事实上30强开发商已经有6成进场布局了,比如万科、龙湖等。但各家经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后期若该政策真正落地,以自持为主的长租公寓运营者,融资渠道拓宽了,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这对于企业经营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可预见后期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长租公寓的市场中来,这更加有利于租赁市场的价格稳定;

第二,有利于存量库存的去化。

国家积极出台租赁住房金融支持政策,本质上是为有资金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开放了大批量购买商品房的渠道。换句话说,国家给予那么多便利,是希望社会资金参与买房去库存,最终达到“保房价”的目的。

理论上来说,这对于加速商品房的去化,优化房企的资产负债表,促进楼市回暖,都有巨大利好。

第三,这是在加快兑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承诺,是在通过租赁的方式努力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难题。

特大城市的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最为棘手、最令人头疼的。直白点说,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商品房,不可能把房价降到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地步。所以未来解决不同群体的住房问题,一定会走向“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租赁的归租赁”。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发现了,政策出台的设想还是很美好的,通过给有实力的个人、企业释放加杠杆的空间,鼓励社会资金购买消化不掉的库存。以达到盘活存量、保房价、稳楼市,甚至是给房企再融资的目的。

但铁锤还是想“泼点冷水”,在我看来,这和前几天出台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意义差不多,都属于是在为楼市创造更多的“接盘侠”,说白了都是在鼓励有钱人投资房地产。但问题是,实际作用于市场时,效果可能没有想想当年么好,原因很简单,私募也好、企业也罢,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是最聪明的钱,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另外,正如我之前说的,头部城市优质房企的好项目不需要这样去库存,而其它低能级城市的房子是想去库存,但是有钱人没理由傻傻去接盘。一方面,这些城市的房产投资的价值不高;另一方面,买了作为长租公寓运营,更不现实,因为这些城市对租赁的需求,几乎为零。

关键词: 租赁企业 社会资金 征求意见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