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鬼神之说盛行,华山三公主私婚书生的故事广为流传,沉香劈山救母始于宋元时期的沉香救母戏。二郎救母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中期,以鬼神小说为背景。
唐戴君孚《广异记》所记华岳神女,宋阙《异闻总录》所记华阴庙三娘子事,已略具此故事前半之雏型。故可知沉香神话之流传由来已早。
据说,汉朝时,士子刘去“去京考试”,路过华山庙,写诗戏弄庙神华岳三娘,三娘怒不可遏要杀她。玉帝派太白告诉三娘和刘有一段宿世情缘,三娘幻化出一座宅院,在刘向赶考路上等他。诱迫刘向而成亲。三天过后,三娘将原委据实以告。刘向赠沉香的告别华岳三娘,云他日生子取此为名,用作记认。三娘还送刘向夜明珠、玻璃灯等三宝。
当刘进入京时,考试期已经过去,他献出宝物来结交官员,后遭权相觊觎,抢了玻璃灯等三宝,诬告他盗窃财务,并把他绑在刑场上。三娘知道后,施法“飞沙走石”,刑不能举,后冤案终于平反。将“三宝、文章,一齐献上皇帝”,后赐扬州府巡按,即刻“走马上任”。华岳三娘的哥哥二郎神得之后,怒其触犯天条,提华山,将之压于地下洞中。三娘在山洞里生了孩子,取名沉香,派夜叉去扬将孩子交给父亲。当时,刘向已与王氏结婚,有一个儿子秋儿,和沉香一起长大。同学秦丞相子官保,讥讽沉香为野孩子。沉香和秋儿很生气,一起杀了官保。后秋儿入狱抵罪,沉香逃难,后沉香逃跑去救他的母亲。几经周折,沉香终于到达华山,与何仙姑相遇,并在山洞里偷走了萱花神斧。几经磨难,救回了华岳三娘。
其实救母故事最早流传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目连救母。《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莲僧的母亲因为贪口腹之欲被送进了地狱,在饿鬼道受苦,不特解脱。正因如此,目莲僧出家为僧,于七月十五日借助重僧佛的神力,将食物放在盂兰盆中,最后将人间的食物送到饿鬼道,使母亲超脱,这是对她抚养之恩的报答。于是7月15日就成了盂兰节的起源。其实这个故事来自释迦牟尼弟子目犍连,传入中国时翻译成目莲僧,盂兰盆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最后要点荷叶灯祭祀先人。
在宋代,目连救母在民间广为流传。"讲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大戏。" 二郎神作为儒、道、佛、三教,崇拜的神,宋末被道教吸收,元代开始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守护神,后来佛教将目连救母的故事安在了二郎神的身上。二郎神的母亲被山压的雏形来自南宋"蜀守父子擒健蛙,囚于离堆之趾"。
同样沉香劈山救母同二郎神劈山救母一样也是目莲救母衍生故事的一个分支。
关键词: 沉香劈山救母 沉香劈山救母有历史原型吗 劈山救母的故事原型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