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片由南开大学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在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非遗工作座谈会上,南开大学获颁“天津市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牌匾和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22年6月,南开大学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天津市南开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2月,南开大学图书馆馆员、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学员李昕入选南开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古籍修复技艺在中国流传千年,南开大学图书馆有资料可考的修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古籍修复师傅的师承关系可追踪到琉璃厂何厚甫创办的会文斋。
1896年,何厚甫于北京和平门外创办书铺会文斋,多年后交李善祥经营,再交其侄何崇山掌门,直到1946年歇业。何崇山为李善祥的徒弟,新中国成立后移居天津,1955年在南开大学图书馆任职,负责修补古旧书籍,不仅修复技术精湛,用茶水染纸和做高仿书的水平亦很高。同时还能向古籍编目的老师提供古旧书版本方面的建议。其徒弟魏淑英,从事古籍修复工作20余年。魏淑英的徒弟杨文俊,1980年至2018年在职,从事古籍修复工作30年。
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传承自有其特点,70多年来,代不乏人,且传承有绪。每一代人修复古籍,遵循基本的章法之外各有所长。经过几代修复师的努力,修复整理成果显著,包括古籍、碑帖拓片、书札信函等品类,无论是对文本载体的有效保存,还是对修复技艺的有效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6月,南开大学图书馆获批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南开大学传习所”,同年10月,传习所揭牌启动,在学校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员们继续学习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并逐步引入现代的修复理念与设备,以使传统的修复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流传久远。(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