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行动”调研行
天津北方网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清晰的蓝图。这不是某个行业、某些企业的使命,是上升到人类命运的发展密码,是美好生活开启的密钥。“天津组织实施十项行动”同样用了不少篇幅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的部署。
工业领域是天津市减污降碳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根据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数据显示,从终端用能角度分析,天津市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占到全市将近66%的比例。天津的钢铁企业虽然数量不多,却占据全市碳排放量将近25%。由此看来,钢铁企业是重头戏里面的主角。
(相关资料图)
天津在极力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瞄准的就是这重中之重的钢铁行业。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磊告诉记者:“像钢铁和天津市的石化化工建材这些高能耗行业,现在都属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
减污降碳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
“绿色低碳首先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节省下来那是钱啊。”快人快语的柴树满是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程钢铁集团”)党委书记,他的大实话里透露的是荣程人肩负民族企业的使命感。
荣程钢铁集团深知节省能源就是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荣程钢铁集团与多家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对产品进行转型升级。仅拿1100mm全连轧带钢生产线举例,这种智能化生产线,负责日常操作、维护和巡检,整条生产线算上巡检人员不超过30人,从钢坯到出钢带成品,24小时即可产8000吨钢。1100mm全连轧带钢生产线生产管理人员指着旁边老的生产线告诉记者:“老生产线日产3000吨钢带,一个班就需要五六十人。较之过去的生产线,1100mm全连轧带钢生产线每生产一吨Q355B钢材的成本可以降低50-60元;产品合格率基本达到100%,节约30%成本。实现了成本最低,利润空间最大化。”
能源结构调整是冶金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过去,能源钢铁企业粗放管理,产生废水废热余压余气使得厂区“烟气腾腾”。这“烟气”里面大量成分是水蒸气,水蒸气也是能源,过去都是直接排掉了。近几年,荣程钢铁集团加大了废水废热余压余气的循环利用力度。
2022年1月15日,55MW富余煤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企业自发电比例(余热、余压、余气、光伏新能源)达60%。为了降低碳排放量,减少外购电力成本,荣程钢铁集团先后完成了高线、棒材车间 9.5MW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600亩污水处理厂水面4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22年12 月 31 日,累计发电量1831.8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2万余吨,开启了天津荣程绿电新时代。
荣程钢铁集团充分利用余热,斥资1.2亿元建设城镇供暖工程,具备2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近四年实现城镇取暖减碳21.26万吨,为地区循环经济绿色降碳做出了突出贡献。
绿色低碳转型关键在发展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当中,如何把新要求转化为新动能,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如何争取主动权,是现在目前谋划的重点方向。
从之前传统的环保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荣程钢铁集团依然是本市具有代表性的、领头羊企业。康磊告诉记者:“荣程钢铁集团从绿能的生产方面,从整个的生产工艺和新能源的结合方面,以及对应的公辅设施和整个的区域能源供给方面,在各个关键节点推动的目标和措施都有示范亮点。从这个角度来讲,荣程能作为整个行业的转型代表。”
用零碳绿色运输串起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助力产业链节能降碳。荣程钢铁集团致力于氢能源运输重卡引领行业。2021年8月20日,天津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落成启动,标志着以“天津港—津南荣程厂区—静海市场端”为主线的天津区域首条闭环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成功搭建,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氢能重卡新示范应用场景也于日前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12月31日,荣程钢铁集团相继建成1000公斤/12小时自用加氢站1座、500公斤/12小时加氢撬站2座,累计投入氢能源重型营运货车122辆、运输量达176.87万吨、行驶206.16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1897.7吨,成为国内拥有在市政道路实际开展氢能重卡运输业务车辆最多的实体企业之一。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负责人曾经到荣程钢铁集团考察氢能源重卡车是怎么在路上跑,而且还拉着货物的。当时非常惊讶,他们对柴树满说:“没想到中国的电动汽车在世界领先,就连氢能源重卡技术中国都已经世界领先了!”
谈及此,柴树满颇有些自豪:“荣程这几年狠抓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序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环保的超低排放,实现了行业内的领跑局面,目前,创A(生态环境部对于全国冶金企业超低排放的最高标准)列入了荣程的头号工程。”
绿色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升级。荣程钢铁集团还打造了智运网络货运平台,依托荣程集团产业链延伸,面向社会开展网络货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物流辅助等。以数字科技创新为主线,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包括客户管理、车辆管理、智能跟踪、智能调度、工厂数据打通在内的一系列智慧物流服务能力的智能网络货运平台,为大宗原材料运输客户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务。智运平台积极探索、推广氢能源应用,智能化促中和,全力推进“5G+”数字化工厂建设,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实现管理降碳。
节能减排给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通过能源结构的转变就能实现减排,又能给发展提供更多充裕的能源空间以及充裕的能源供给,从而促进发展。“2022年在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荣程钢铁集团仍然保持了高质量发展,这里面不仅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板块的增多,关键还得益于实体制造业这一年加快了绿色低碳的发展。”柴树满春风满面地说。
荣程钢铁集团始终把节约用水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以市政中水和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为水源,采用行业先进的节水设备等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在2021年建设完成厂区工业废水回用零排放项目,处理能力13600吨/日,最大处理能力15000吨/日,处理水质达到冶金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标准,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真正做到了钢铁企业生产废水零排放。荣程钢铁集团为此成为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认可的“水效领跑者”,成为国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
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 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从终端用能角度分析,天津市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占到天津市将近66%的比例。那么其他领域也还有很大的比重,比如说像建筑生活领域,这个是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整体的占比也是达到了24%。这个更多的可能是老百姓生活行为的转变,其实就有更好的降碳效果。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还能够反哺社会发展。”康磊表示。
比如老百姓的出行方式进行相对应转变的情况下,如果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代替小油量的汽车自驾模式,减碳的级数可以达到降碳16倍的效果,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降碳的潜力。
荣程钢铁集团循着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高质协同的发展主线,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氢能“制-储-运-加”及多场景应用普及,借助“安全+智慧+便捷+生态”的荣程智运平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打造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未来钢铁梦工厂”。
目前,天津市各行各业也都在逐步融入到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在采取节能措施,企业对应的运营成本会降低,这是企业主们的共识。节能做好了,既能给企业省钱,同时也能带动整个天津市的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智能化转型升级 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近些年来,天津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统筹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市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累计改善40.3%;优良天数比率73.2%,累计增加15.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4天,累计减少19天,达到监测以来最优水平。
这其中,通过数字赋能等智能化手段大大提高了治理水平。走进位于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的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中控操作室,工作人员们正在紧盯着屏幕,查看各项工艺参数的变化。“这个操作室就是一个聪明的大脑,除了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作用,在绿色低碳上,这些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在线监测排放氨氮化物的指标,通过实时监测,一旦相应指标数值快接近超标数据的时候,它们就会报警。然后我们会启动相关的预案,或者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者调整负荷生产,把数据降下来,进而达到绿色、低碳的目标。”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安全总监任伟明告诉记者,智控中心是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的控制中心,该中心设有88个操作台,120平方米大屏,一期为50台服务器的规模,并为二期做了预留。
除了智能化设备促进企业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还从废水、废气、废固三方面着手,进行了污染物排放优化,通过采用绿色的先进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年排污水量由1246万吨减少至521万吨,降低58%;COD年排放量由468.7吨减少至156.48吨,降低67%;氨氮年排放量由30.8吨减少至7.8吨,降低75%;每年排放氮氧化物的总量由1977t减少至180.3t,降低91%,二氧化硫的总量由1075t减少至13.5t,降低99%;固废年排放量由90万吨减少至5.7万吨,减少94%。这相比“两化”搬迁前,各装置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从本质上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
眼下,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还重点研究海上光伏、副产氢气高值利用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冷能综合利用、公用工程系统能效提升等项目,多方面探究各类节能降碳项目措施可行性。
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王文美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特别是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群众关心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四大攻坚战,扎实推进“1+4”作战计划。具体到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治污减排举措,深挖精细化管控效益,力争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田巧梅 摄影 天津日报记者 潘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