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责任编辑会接受主编邀请吗,我的责任编辑邢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文写的是《我们的总编辑》,那是一个妒妇般、看不得人好、权力任性得无以复加的男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编辑,最大的优点是慧眼识宝,有个海洋般的胸怀。
我与邢可之缘,在于我的两篇小说。
邢可是我国著名编辑,编稿历史悠久,经验非常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本身就著作等身。
当年他主编的《百花园》在中国文坛可是占有一席之地,非常多的作家是以在《百花园》发表文章为荣的。
我给《百花园》投过去的第一篇是《百万富翁》,很快文章一字不改登了出来,文后注明“责任编辑邢可”。
接下来我又投篇《秘方》过去,不久接到了退稿。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把稿子寄给责任编辑,都是寄到编辑部,以避夹带私货嫌疑。而编辑部每天收到全国的来稿太多,杂志社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将每个人的稿件退回的。所以当我接到《百花园》的退稿时,是有些奇怪的。
信封里面有份审稿笺,上面首审编辑签“可用”,二审编辑批“同意”,终审编辑是主编邢可,他写了这么个意思的话:这分明是毒品,不用-----
《秘方》写的是一个狗肉烹饪大师引食客无数的故事。
那秘方是个啥,从行文和情节看,是可以往毒品上靠的。但我的理解是,中国饮食文化灿烂光辉、博大如海,是不可以将其“秘方”做狭义的理解的。所以我没有认可邢可的意见并接受他的处理方式的。
我把《秘方》改投《柳州日报》副刊部,他们把这个稿子登在了副刊头条上。然后我将样报寄给《微型小说选刊》,他们做了转载。
邢可与我们那个总编辑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他处理稿子不带个人情绪,是正派和值得我们尊重的。
第一篇: 百 万 富 翁
傍晚时分,敬老院的老人们吃过晚饭,纷纷来到大厅,或搓麻将,或打扑克,或下象棋。
尤伯和另一老人下象棋。 大伙边玩边扯谈。
麻将那桌,老陈说:“今天下午我去看了橡胶制品厂。嚯,规模宏大,比城里的许多厂房还气派。”
扑克那桌的老李接过话茬说:“一百万美元建的嘛。”
老陈又说:“厂房里打扮得很漂亮,彩旗啦鲜花啦,满眼红红绿绿的。工人们穿着崭新的制服练习干活,听说后天剪彩后,他们就要上岗操作,接受尤仲的检阅哩。”
老李说:“尤仲现在可神气了。听说后天他同市长一起剪彩。有钱人活得毕竟和我们不一样。”
老陈说:“尤仲当年要是不跑,现在会有钱吗? ”
老李说:“老尤,我真的不懂,你弟弟现在是百万富翁了,怎么肯给公家捐大款,却不肯寄一分钱给你?”
尤伯把棋子“啪”地打在棋盘上:“你以为我稀罕他的钱吗?”
老陈说:“老尤瞧不起自家兄弟呢。其实当年也怪不得尤仲的。我们归侨回国时,这里是什么情景?树没几棵,房无一栋,荒草里可埋伏好几个兵团的军队。我们这些从海外大都市出来的人,硬是用锄头把它开垦了出来,种了橡胶,建了房子,可到头来个个却成了老蒋老美的特务,谁不气哩!尤仲跑,是迫于无奈啊。”
老李点点头:“老陈说的对。” 尤伯说:“那年头我们谁不挨整?我们就没跑。跑了就没气节,就是软货!”
老陈说:“尤仲当年要是不跑,现在会有钱吗?”
尤伯激愤地把棋子一推:“钱,你们就懂钱!他有几个臭钱你们就捧他,把他当成了神!”
尤伯回到自己的住房,喝酒生闷气。
不久,一位花白头发、戴墨镜、穿花格衫、手提一兜东西的老人走进敬老院大厅。
他认出了在座的各位老人,心头涌起一股激动的潮。他抑了抑自己的情感,走到老陈身旁,问:“请问尤伯住哪?”
老陈瞟了他一眼,没认出来,抬手往东侧一指,说:“朝这边走,第三间房就是。”
老人谦谦地道了一声谢。
老人离去的时候,老李猛然问:“尤仲回来了没有?场里不是给他寄了邀请函吗?”
经他这么一说,众老人将目光齐齐投向那老人背影……
那老人站在尤伯住房门前。门是敞开着的。尤伯喝得微醺,睁着双红眼看着他。
“哥。”
尤伯闻言一愣。 尤仲摘下墨镜。尤伯拉亮电灯。在雪亮的灯光下,尤仲左眼炯炯有神,右眼却黯淡无光。
尤伯感到他是个陌生人。
尤仲进房,动情地说:“哥,我是尤仲啊,不认得了?”
呆了俄顷,尤伯淡淡地说:“坐吧。”
尤仲将手中的东西搁在茶几上,说:“一点吃的,我没带什么东西回来。”
尤仲坐在尤伯对面。尤伯冷淡的态度令他难受。
“哥,我今天才到。……离开农场20多年了,当年我们种的橡胶树都长大了,农场变了样,我很高兴。”
尤伯见尤仲的左眼红了,湿了,为他的真诚所感动。
“你的右眼好像是假的。” “是假的。” “你不像是个富翁。” “我不是富翁。” “可你给农场捐了一百万美金。” “那是我卖眼的钱。”
“卖眼?”尤伯的心一震。
“是的。华盛顿有个叫乔万的亿万富翁,我给他家看门。乔万的祖籍在福建,由于他听信一些谣言,几十年不敢回祖国。但他是一位爱国人士,常向我了解祖国的情况。当他知道祖国改革开放的消息后,就天天想回国探亲。我也鼓励他回来看看。他正要办手续时出了车祸,双眼瞎了。他儿子急得很,我对他说:我把一颗眼献给你父亲吧。他儿子给我50万美元补偿损失。乔万能见东西后,把我叫到床头,问我为何要献眼给他。我说你没眼怎么看祖国面貌呢?他握住我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后来他知道我要把五十万美元寄回国内,又给了我五十万凑成一百万美元。这回我是跟他同机回国的。”
尤伯心里感到羞惭,握紧拳捶着自己的胸口,流着泪说:“兄弟,我糊涂,这20多年 来错怪了你!”
尤仲忙离开座位,来到尤伯身旁,抓住他的手,说:“哥,别这样……当年我外跑,是因为他们要把我往死里整,并不是贪图荣华。跑到香港后,我千方百计赚钱,为的是支援祖国。开始在香港我没能成功,来到美国后,也发达不起来。这么多年这么多年来,我心里总不踏实,有时慌得很。因为自己没能为祖国出点力。乔万给的钱,我一分没留,全寄回来,权当儿子孝敬母亲的一份礼。”
尤伯紧紧拥抱自己的兄弟。
门外站着那帮老归侨,他们个个泪眼婆娑,浠嘘不已。
《百花园》 责任编辑 邢 可
第二篇: 秘 方
清晨,阿朗打着哈欠走进桂叔的杂货店,一副欲睡未尽的样子。
桂叔挤出一脸灿烂:“阿朗,昨晚生意做得晚,也不多睡一会!”
阿朗含糊嗯了声,见店中无客,便侧身靠着货柜,掏出一张大钞,说:“来包云烟,一罐青岛啤酒。”
桂叔将东西递给阿朗后,俯身找钱。
阿朗吸烟、喝酒,悠悠地说:“桂叔,和你谈件事。”
桂叔起身付了余钱:“你说。”
阿朗忽然笑了笑:“桂叔,看来你的生意不是很旺。”
桂叔脸上发讪,说:“当然不能和你比啦。”
桂叔原是经营狗肉的。由于此地处于C城东隅,虽幽然僻静,但因味道好,很多“夜猫子”都乐意来这里解馋,所以生意兴隆。三年前阿朗单身一人不知从何处来,在桂叔的店旁盖起了两间平顶房,也是经营狗肉。渐渐地桂叔这边就淡了生意,食客都往阿朗店里钻。由于食客爆满,阿朗不得不在门前搭了个硕大的沥青棚,并增加四个年轻貌美的女服务员。每晚棚前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大卡车,宽敞的棚中食客盈盈。他们吃肉、喝酒、划拳,嘈杂的喧哗声搅得桂叔心里酸的苦的辣的翻搅到一块,不是味儿。
桂叔曾问阿朗何故。阿朗说熬狗肉的方子不同。桂叔说我也尝过你的狗肉不觉得有什么不同。阿朗说吃一次怎么品得出来。桂叔问你用的是什么秘方?阿朗说既是秘方就不能示人。桂叔说我用两万块买。阿朗说那是我的命。
桂叔无奈,只得改旗易帜,经营小百货。
食客们就从他这里买酒、买烟、买纸巾、买牙签,生意还好,但绝不能和阿朗的日入斗金同日而语。
阿朗说:“桂叔还想不想做回老本行?”
桂叔说:“你说的是卖狗肉?”
阿朗说:“这东西利厚。”
桂叔说:“那得挪窝,可我老了,不想动了。”
阿朗说:“我挪。”
桂叔嘻地一笑:“阿朗你舍得这块风水宝地吗?”
阿朗说:“我只在一个城市做三年,这是我的规矩。桂叔,我的店卖给你,那几个靓妹留下为你服务,怎么样?”
“什么价?”
“你看值多少?”
“你留下方子,我给你四万。”
“方子是我的命哦,哪能卖给你。……这样吧,当年起这两间房,我花了两万二,折给你两万算了。”
桂叔想,阿朗一走,他可以恢复三年前的风光,遂点了头。
双方很快办好了相关手续。阿朗即日中午只身离去,临走时要将“阿朗狗肉店”的旗子扯下,桂叔不让,阿朗笑笑,也就由他。
当晚桂叔亲自主厨,料是下足的。食客们不知店已易主,照旧吃得开怀。
下半夜收摊,桂叔捧住一叠厚实钞票,兴奋得毫无倦意。
又临傍晚,第一个食客到来时,黑着脸高声嚷道:“阿朗你这小子,昨晚偷工减料,狗肉吃了没劲。”
当他窜进厨间,见是桂叔掌勺时,一愣,问:“阿朗呢?”
桂叔说:“走了,我现在是这儿的主。”
那食客一把揪住桂叔的衣领,瞪着眼问阿朗去哪了。
桂叔见他瘦骨嶙峋,一脸晦气,就推了他一下,不想那人竟轻飘飘地跌落在地。
食客一拨一拨地来,都说吃了三年的狗肉,就昨晚的特没劲。有的说一整天昏昏欲睡,有的说骨头疼……大伙围住桂叔,追问阿朗究竟去哪了,说他们只想吃他煮的狗肉。
桂叔见眼前的男女个个精瘦,又失魂落魄似的,有的还打喷嚏不止,眼泪鼻涕满屋子甩,就厌恶地大吼道:“你们给我滚!”
开始有人摔摔打打,先前被桂叔推倒的那位食客扯下“阿朗狗肉店”的那面旗子,点着火扔上暴晒了一整天的沥青棚,瞬间大火蓬然而起燃红了黑夜。
桂叔疯了似地跳脚:“狗日的阿朗,你到底用的是什么秘方?”
柳州日报 微型小说选刊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