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版“货郎与卖花姑娘”
“对诗送荷”活动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文 通讯员宋传军 摄
(相关资料图)
人间六月天,倚担卖荷人。近来,杭州西湖的“货郎与卖花姑娘”在网上“出圈”。全国各地的“同袍”(汉服爱好者彼此这样称呼)也纷纷接力,身着汉服,挑着担子,背着荷花,行走在城市里,再现古时卖花场景。
7月2日和7月4日,襄阳华楚汉服社的一对“00后”同袍,就特意从襄城姚庵村荷花湖采来新鲜的荷花,与市民、游客对诗,并以荷相赠,把诗情画意,从杭州西湖“延伸”到了襄阳北街。
“汉服与古城的适配度很高”
夏日的汉水,碧波荡漾。7月4日的傍晚,临汉门外,身着汉服的襄阳版“货郎与卖花姑娘”,背着竹筐挑着荷,将这抹粉色的浪漫,“送”进北街。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市民和游客头顶晚霞,与“穿越”而来的“送花人”,对着与荷花有关的优美浪漫的诗句。在这样的夏日里,人们仿佛穿越到了蕴含着唐风宋韵的古代。
作为“对诗送荷”活动的发起方,襄阳华楚汉服社创始人赵燕介绍,近来,西湖边的“货郎与卖花姑娘”在网上走红,全国各地的同袍也纷纷接力效仿。7月2日和7月4日,他们也发动同袍,在北街举办了两场“对诗送荷”活动,带动了一波“襄阳热”。
说起活动的由来,赵燕表示,7月1日,她和同袍应邀参加了襄阳市第八届荷花节开幕式。“乌篷摇曳生涟漪”“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让赵燕和同袍看入了神,也由此想到了西湖边的“货郎与卖花姑娘”。
面对登上本地同城热搜的襄阳版“货郎与卖花姑娘”,网友纷纷留言:“国风最美,汉服打扮和古城襄阳的适配度很高。”“欢迎来襄阳旅游打卡。”
“湖北是鱼米之乡,盛产荷花、莲子,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湖北襄阳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借鉴好的创意,更好地宣传家乡,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赵燕说。
说干就干!7月2日上午,赵燕用白色的旧布块,裁成了细条,改成了“卖货郎”担子上挂着的条幅,并在条幅上写下“襄阳荷花湖”和“襄阳华楚汉服”的字样。随后,又将之前在汉服社制作好的香包、小灯笼,以及蓝色的纱挂在油纸伞上,增添氛围感。
为了保持花的新鲜,他们当天晚上6点在姚庵村荷花湖采荷花,当天晚上7点回北街开始活动。
“虽然创意是效仿的,但全程每一个细节,我们都用心对待。”赵燕说。
走进北街对诗送荷
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襄阳版“货郎”名为“云溪子”,22岁的他,是湖北文理学院的一名大学毕业生。而长相甜美的“送花姑娘”则是地道的襄阳姑娘“小松菜包”,目前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二人均为华楚汉服社的成员。
7月2日晚突降的暴雨,把首场活动的收尾搞得有些仓促。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也为了让更多襄阳市民和外地游客感受国风的浪漫,7月4日,“云溪子”和“小松菜包”再次带着荷花走进北街。
夏至赏荷是我国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的民间习俗。“小松菜包”告诉记者,荷花不只有“美貌”,而且“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带有美好的寓意。传统文化中,荷花常被视为和谐的象征,更因其清雅秀丽、高洁正直而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7月4日,二人刚走到临汉门,就遇见了一对正在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小松菜包”当场为新娘送上了荷花,祝这对新人百年好合,好运连连。二人进入北街后,市民和游客纷纷将目光投向这对仿佛从中国古画里走出的人儿,并通过对诗,换取荷花或莲蓬,体验千百年前古人的优雅生活。上一句是“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处处闻啼鸟”……在对诗过程中,古典文化仿佛将时光的齿轮逆时针拨转,彰显出了中国式的浪漫。
在据此录制的视频中,“小松菜包”朝网友喊话,襄城区、高新区、襄州区、南漳县等地荷塘里的荷花都开了,建议大家走出门,欣赏“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藏在襄阳骨子里的浪漫。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活动现场,一对来自内蒙古的母女游客,驻足对诗,为他们的襄阳之旅,留下富有意义的一笔。
上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下一句:“莫使金樽空对月。”另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襄阳男孩在正确对答后,又主动背诵《将进酒》,引得人们纷纷点赞。
路上,看到有对诗的环节,不少家长更是鼓励小朋友主动上前对诗。面对熟悉的诗词,小朋友们基本上能流利背诵;而面对不太熟悉的,家长们则会带着他们一起背诵。
“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国人对古诗词的喜爱,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小松菜包”说。
作为襄阳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能参加这次活动,“云溪子”表示很荣幸。他也会将这份美好的记忆带回自己的家乡天津,继续传播传统文化。
襄阳华楚汉服社成立十年来,除了此次活动,还复原过祭孔、加冠、及笄等古代仪式,并成功举办了七届“花朝节”和“湖北省第一届乡射礼”。下一步,他们将采纳网友意见,找到合适的机会,举办“唐宋市集”,将古画搬进现实。赵燕表示,汉服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如今,汉服热兴起,穿汉服也逐渐发展成新时尚,不仅仅是在景区,各个城市的街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着汉服、行汉礼”的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