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观察 | 中国信达纾困路难

2023-08-30 21:50:33 来源:观点

8月30日早上,中国信达召开2023年上半年业绩会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报显示,中国信达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为40.67亿元,同比下滑9.8%,这延续了2022年的下滑趋势,2022年归母净利同比下滑52.33%。

可以看到,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经济形势越不好,其业务就越好。因为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最终还是需要把不良资产卖掉,经济形势不好,盘活难度越大,接盘人越少。

具体来看,中国信达归母净利持续下滑,仍然受收入下滑的影响,但成本支出有所下降。收入方面,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影响了中国信达相关不良资产处置的收益。

但房地产行业仍存在着一些投资机会,中国信达也在积极调整其投资策略。

不良资产业务收入下滑,成本支出获控制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滑16.9%,与2022年下滑水平基本一致,为17.13%。

收入科目中,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同比下滑幅度较大,2023年上半年为54.42%,2022年为27.08%。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也下滑得比较多,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滑29.51%,而2022年全年为25.21%。

同时,2023年上半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滑幅度为69.69%。但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受客戶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增长的影响,后者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79.3亿元上升31.6%至2023年上半年的104.37亿元,增长幅度为25.07亿元。主要是受南商银行加大目标客户贷款投放力度,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以及受美元加息和港币利率上升影响所致。

另外可以发现,2023年上半年,中国信达成本支出的下滑幅度是大于2022年全年的,前者为13.2%,后者为5.5%。

2022年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而成本支出的下降幅度跟不上,主要是因为2022年仍有大量的利息支出、房地产销售成本支出以及资产减值损失。

2023年上半年,这些科目除了利息支出外,其他两项都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今年上半年的利息支出高于2022年和2021年的同期水平。

房地产不良资产业务收缩,行业仍存特殊投资机会

收入科目中,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包括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和处置损益,该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因为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的规模下滑所致。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收购时,中国信达与债权人及债务人三方达成协议,向债权人收购债权,同时与债务人及其关联方达成重组协议,通过确定还款金额、还款方式、还款时间及担保抵押等一系列的重组安排,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债权回收并取得目标收益。

2023年上半年,中国信达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为751.49亿元,较年初减少250.72亿元,下滑幅度为25%。同时,今年上半年已无新增的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

2023年上半年,在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的行业结构中,房地产行业的占比为56.1%,较年初增加8.7个百分点;金额为494.75亿元,较年初减少41.9亿元。金额减少,但是占比有所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总体资产规模在下滑,推高了房地产行业资产的占比。

关于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管理层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房地产行业下行使得不同质量的资产的估值大幅度下滑,但是传统不良业务和违约债的影响不大。

关于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收入的大幅度下滑,管理层表示,中国信达的保交楼项目大概接近2万户,带动复产项目的价值近千亿。目前市场复苏低于预期,行业的低迷分化也在加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板块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主体风险尚未出清。

管理层提及,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企的运营情况可能没有好转,并且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政策环境在持续宽松。中国信达判断整个行业还是处于横盘筑底阶段,市场的库存在改善,去化周期在相应地收窄。

管理层续称,目前居民存贷存款余额在增加,增速在加快,居民的购买力尚在。若收入信心和房价预期得到修复,行业有望横盘筑底后回升。房地产市场事关国计民生,行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在拉动经济增长,支撑地方政府收入,促进消费、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管理层强调,目前房地产面临的行业性困难,主要是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旧模式向新模式发展的转变的必经过程。

而且房地产行业存在广阔的结构性投资及特殊投资机遇,所以今年下半年中国信达将在上半年的策略基础上,积极调整房地产的投资策略。

总体的投资方向应该有三个:一个是流动性的纾困,主要还是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建筑施工的一些短期的流动性纾困;第二个方向就是将问题企业和问题资产进行重组重整;第三个是在闲置房产和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上下功夫。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