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过去一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协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2021年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2022年以来,三地PM2.5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与2013年同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数均大幅消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水环境质量方面,三地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生态质量方面,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
重污染天气是关系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的民心指标。“2021年全市共发生重污染天7天,较2013年累计减少42天,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今年以来发生3天,同比减少3天。京津冀及周边省市已经建立了高效统一的重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在秋冬季不利气象多发时段,我们保持与生态环境部和京冀等兄弟省份的高频联动,做到研判精准、响应迅速、应对有效。”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李志军介绍说,消除重污染,根本还是减少基础减排。天津从能源清洁高效、工业升级改造等方面入手,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的2600多座炉窑全部使用清洁能源,51套煤电机组污染排放水平大幅优于燃气标准;4家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石化、平板玻璃、垃圾焚烧等重点排放企业持续开展深度治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坚持精准治污,把绩效分级作为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链帮助企业上水平、减排放、强管理。全市已有266家企业达到A、B级或引领性水平,在重污染应急期间可以稳定生产,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今年,天津试行了钢压延、塑料制品等6个地方绩效分级指南,进一步使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曲晴)